在云南昭通的群山之間,一家企業的成長故事與“光”緊密交織——從照亮城市的燈火,到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云南珠光實業集團用30年的奮斗,詮釋了“尋找光、點亮光、成為光”的企業哲學。其創始人王洪新,一名從貧困山村走出的80后企業家,以“歸零意識”不斷突破邊界,將一家僅有6人的小公司發展為橫跨照明、農業、文旅的產業巨頭,更成為昭通經濟發展的“一束光”。
烏蒙山下的追光者,王洪新的創業傳奇
看見彼此 共享未來 共贏未來
追溯王洪新的創業歷程,他是一名“80后”大學貧困生,17歲時,看到家里的窘境,他也曾借放假回家,在夜幕降臨的水庫邊,獨自一人躺在草坪上仰望星空,萌生了“要通過創業,拼出一條自己的路來,必須改變命運”的想法。讀大二時,18歲的王洪新就開始在昆明國有企業赫威集團實習,堅持每天拜訪大量客戶,工作時長達15小時以上,付出了巨大努力。半年后,不到19歲的他,業績從進公司時每月近3萬元躍升為50萬至100萬元,每月工資從550元上漲到1萬至3萬元。2003年,23歲的他接手改制的昆明赫威集團,成立珠光照明。資金匱乏、團隊弱小,他卻堅持每天拜訪客戶,打開市場,僅用兩年便覆蓋云南全省,2009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躋身中國照明地市500強。
珠光實業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在昭通、文山設立分公司,并建立廣州研發中心,從傳統物流批發轉型為照明工程服務商。2023年,其與深圳永恒光智慧科技集團達成股權合作,引入資本與技術創新,進一步鞏固云南照明行業領跑者地位。2024年10月26日,永恒光智慧科技集團及珠光集團昆明總部揭牌儀式在昆明市盤龍區舉行,標志著云南承接產業轉移再添實績,項目落地將為全省建設產業強省、打造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蓄積更大動能,攜手共繪云南高質量發展的藍圖。
2023年,珠光實業進軍農業,成立中新慧農供應鏈公司,成為“昭通小肉串”產業鏈的鏈主企業。投資3500萬元建成標準化中央工廠,日產能達300萬至1000萬串,銷往全國20多個城市。從烏蒙山牧場到冷鏈運輸,從非遺級燒烤工藝到透明化生產,珠光實業將地方小吃升級為工業化標桿,帶動就業的同時,也讓昭通味道走向全國。
董事長王洪新堅信:“企業的價值在于照亮他人。”珠光實業累計捐贈“點亮鄉村行動”路燈超3000套,修繕房屋、改造公路、捐資助學投入達1700萬元,幫扶超2000名學生,并為貧困群體提供就業培訓與崗位。在昭通,珠光投資四星級酒店與商業街區,助力文旅升級;在巧家縣,S灣商業中心的建設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切成就只是起點。”珠光實業正以“二次創業”的魄力推進改革:照明板塊深化智能技術應用,農業板塊提升產品質量,文旅板塊打造“炭火夜市”等特色IP。董事長王洪新說:“我們要像光一樣,既照亮城市的高樓,也溫暖山村的角落。”
光之所向,心之所往
從一盞燈到一座城,從一個人到一個產業鏈,云南珠光實業集團的征程,是企業家精神的生動注腳,更是“商業向善”的典范。在烏蒙山的褶皺里,這束光仍在延伸——它不僅點亮了夜晚的昭通小肉串夜市,更照亮了鄉村振興與城市發展的未來之路。
相關閱讀